1、专业沿革
惠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通过IEET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敦重明辨 求真致用”校训精神,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立足惠州及大湾区产业应用发展,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软件工程学科研究以及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具备解决软件工程相关的科学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部署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毕业3-5年后应能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 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人文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目标2. 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目标3. 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的能力;
目标4. 具备清晰表达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良好,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规格
本科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遵循“重基础、多模块、分类指导”原则,加强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并在软件工程专业名称下设置了“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两个模块方向,采取多层次学习、逐级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性与前沿性的综合实践、第二课堂教学、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的强化训练,为塑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要求: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实践等,识别、表达、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验方案,能够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能力要求: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并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对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带来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理解并掌握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工程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背景下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活动,能够理解和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素质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的使用,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教育、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部署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下设置了“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两个模块方向。以软件开发技术为主线,采取多层次学习、逐级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性与前沿性的综合实践、第二课堂教学、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的强化训练,为塑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 学时 | 学分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公共必修课程平台 | 566 | 240 | 806 | 30 | 8.5 | 38.5 | |
博雅教育课程平台(跨专业、跨系、跨校选修课程) | 168 | 24 | 192 | 10.5 | 1.5 | 12 |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360 | 40 | 400 | 22.5 | 2 | 24.5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专业必修课程 | 280 | 72 | 352 | 17.5 | 4.5 | 57 |
专业限选课程 | 232 | 128 | 360 | 14.5 | 8 | ||
专业任选课程 | 104 | 96 | 200 | 6.5 | 6 | ||
专项实践课程平台 | 公共实践课程 | 0 | 0 | 0 | 0 | 4 | 33 |
专业实践课程 | 0 | 120 | 120 | 0 | 29 | ||
个性培养课程平台 | 课外自主实践(不计入总学时) | 根据《惠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惠院发[2017]200号)执行 | |||||
朋辈教育(不计入总学时) | 由二级学院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 | ||||||
总计(必修/选修) | 1710 | 720 | 2430 | 101.5 | 63.5 | 165 | |
最低毕业要求 | 2430 | 165 |
5、核心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6、师资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
,其中博士15名(含在读博士1名),有境外留学背景5名,教授3名,副教授9名,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学源结构优,年龄结构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授课教师简况表如表2所示。
表2 软件工程专业授课教师简况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 学历 | 硕(博)士毕业院校、专业 | 主要负责课程 |
1 | 彭刚 | 男 | 教授 | 博士 | (日)鹿儿岛大学、软件工程 |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
2 | 蒋辉 | 男 | 教授 | 博士 | 中南大学、概率统计 | 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
3 | 徐涛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
4 | 兰远东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
5 | 季军杰 | 男 | 副教授 | 硕士 | 中南大学、软件工程 |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导论 |
6 | 索剑 | 男 | 副教授 | 硕士 | 西北纺织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 | 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 |
7 | 曾科翰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澳门大学、电机及电脑工程 |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智能信息处理、算法设计与分析 |
8 | 高蕾 | 女 | 副教授 | 硕士 |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 | 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系统、Python程序设计 |
9 | 曾 志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浙江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 | 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导论、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 |
10 | 阳树洪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离散数学 |
11 | 张正瑞 | 男 | 讲师 | 博士 | 深圳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云计算概论、软件工程导论、数字逻辑 |
12 | 李旌燕 | 女 | 讲师 | 硕士 | 中南大学、软件工程 | 数据库应用技术、Java程序设计、高级网页设计 |
13 | 骆伟忠 | 男 | 讲师 | 博士 | 中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移动应用开发、智能信息处理 |
14 | 彭树宏 | 男 | 讲师 | 博士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计算机图形学、高级网页设计、计算机前沿技术 |
15 | 袁晓峰 | 男 | 讲师 | 博士 | (日)神户大学、系统科学 | 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
16 | 董瑞生 | 男 | 讲师 | 硕士 | (台)政治大学、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
17 | 张振 | 男 | 讲师 | 博士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 |
18 | 陈绪行 | 男 | 讲师 | 博士 | (美)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中科院深圳研究院(读博) | 智能信息处理、Linux操作系统 |
19 | 杨荣贵 | 男 | 讲师 | 博士 | (台)东华大学、资讯工程 |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网络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 |
20 | 王克朝 | 男 | 客座教授(外聘) | 博士 | 哈尔滨学院 | |
21 | 姚俊 | 男 | 兼职副教授(外聘) | 学士 | 惠州市飞讯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
7、教学条件
软件工程专业依托HPC与数据中心、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实验室,具有良好教学科研环境。与德赛西威、TCL、九联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基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对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开展软件开发技术和大数据技的理论研究和创新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在珠三角地区开拓了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部分实习基地如表3所示。
表3 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基地(部分)
序号 | 基地名称 |
1 | 惠州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2 | 惠州信息技术类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省级) |
3 |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 |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
5 | 广州亚信技术有限公司 |
6 | 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7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8 | 惠州市飞讯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
9 | 高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10 | 广东金迈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11 | 惠州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 |
12 |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3 | 优科数码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14 | 慧聪集团(广东)技术有限公司 |
15 |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学生就业情况
表4 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毕业年份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率 | 平均月薪(元) |
2019 | 92 | 98.91% | 6393 |
2020 | 191 | 98.43% | 5497 |
2021 | 239 | 96.23% | 6704 |
2022 | 317 | 87.7%(截止到8月31日) | 6224 |
从近三年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9届和2020届的就业率为98%,2021届就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就业率仍然达到96.23%,近三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稳定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